联系方式
- 联系人: 曲女士
- 手机:18279154621
- 电话:0791-86665551
- 地址: 中国 江西 南昌 青山湖区 高新南大道1688号
- 邮编:330000
详情
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需求侧”和“供给侧”成因
01
需求侧
从需求侧角度来看,我国预制菜的兴起及繁荣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人口结构的变化、白领的崛起、消费预期的下降以及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四个方面。
1、人口结构的变化。
根据国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4.13亿人,2021年的人口增长仅为48万,作为10亿量级的人口大国,48万显然是在昭示很快到来的人口负增长时代,全国性的人口增长红利消失。
同时,我国独居人口已经接近1亿人,达9200万。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全部人口数字还要多近千万,90后外卖订单65%为一人餐。
人口的独居化使得家庭厨房的功能不断弱化,预制菜由此产生了极大的的发挥空间。
据艾媒咨询数据, 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中一二线城市占比达80%,年龄大多在22-31岁,占比超45%,快捷方便又美味的预制菜产品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这背后主要受几方面原因推动:
(1)家庭小型化趋势,年轻人做饭技能退化与精力减少。
(2)外卖和外出就餐不能完全满足就餐需求:虽然我国外卖产业在不断发展, 餐饮行业增速高,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 不可能每顿都吃外卖或者外出就餐。
(3)饮食要求提高,追求更加营养健康的中餐,要求荤素搭配更为合理,这种需求带来了中餐快餐化的行业发展趋势,也是预制菜未来可以战胜西餐的地方。
(4)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现代生产生活节奏加快引起了饮食习惯的改变, 比如注重更加快速、便捷以及减少烹饪时间,懒人经济等。
2、白领的崛起。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现如今平均受教育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白领的兴起,
同时白领规模的意味着人们对快捷、营养及品质类用餐的需求在扩大,这也会进一步弱化家庭厨房的功能,助力预制菜产业未来拥有更加庞大的消费群体。
3、消费预期下降。
在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了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三重压力,即需求收缩、预期转弱。
可见,随着社会失业压力的收入预期的下降,人们普遍对于消费会持更谨慎的态度。物美价廉的预制菜或成为更多务实消费人群的居家就餐选择。
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年的新冠疫情一度给大都市食品供给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国家对于如何在这种特殊的应急管理场景中提供完善的食品供给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针对性地给出了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这一应对策略。
因此,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预制菜的潜在需求较为强烈, 也会给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4、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主要从八个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2)大力落实藏粮于地
(3)积极推进藏粮于技
(4)加大农业保护支持力度
(5)切实提升粮食调控能力
(6)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和流通体系
(7)不断提高多元食物供给能力
(8)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
其中的多项都是预制菜产业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02
供给侧
从供给侧角度来看,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成因有:
1、B端(餐饮/食品加工企业)降本提效,需求持续增加。
2020年疫情以来,餐饮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困难,餐饮店的平均寿命只有约500天。预制菜能够帮助餐饮业降本增效, 提升盈利能力。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目前,预制菜行业下游需求来自于餐饮行业,占比达80%。小吃快餐店、连锁店,主打外卖的餐饮店,乡厨,团餐食堂等是预制菜应用的主要场景。多重因素共同驱动B端预制菜行业的发展:
(1)房租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催生了餐饮端降本提效的需求。
(2)餐饮连锁化率提升,连锁餐饮对于食品安全、减少门店人员操作, 保持口味一致性以及供应链稳定有较强诉求。
(3)外卖等餐饮模式兴起,时效性推动预制半成品食材需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开始,我国外卖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21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646亿元,增长了30多倍。
由于外卖注重时效性,加上外卖员路上配送时间,全程人工操作的后厨很难在设定的30分钟—1小时内将餐品送达到用户手中,因此也倒逼了外卖对于标准化半成品食材的需求持续增加。
(4)团餐业态快速发展,高采购量性等特点驱动预制半成品食材渗透率的提升。
(5)乡厨市场发展催生对酒店菜等预制菜需求。
2、互联网平台发展推进现饮相关产业变动。
新零售商超等新渠道兴起,助力预制菜更多触达消费者。百客临创始人陈珊认为近些年来崛起的新零售渠道的消费者画像重合度较高,预制菜成为了各大新零售商超争先布局的必争之地。
同时美团、饿了么等外卖行业、大众点评等团购的互联网带动的现饮行业进一步促进了食材配送等诸多产业环节的变化,因此冷链物流、中央厨房、冷仓库等相继兴起,这也构成了带动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初始需求。
3、农业生产能力及产业化的提升促进预制菜产业转型升级。
从预制菜产业特点看,产业原料供应源头是生态种养业,中间是加工储运,终点是餐饮市场消费,产业前端在乡村,而随着如今的农业种养的现代化、高标准种植供应基地与养殖基地的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与现代食品产业园的发展,农业工业化、园区化、规模化、品质化与标准化的发展极大动了预制菜产业的工业化加工,提升了其向食品端转化的效率,进而为预制菜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