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联系人: 曲女士
- 手机:18279154621
- 电话:0791-86665551
- 地址: 中国 江西 南昌 青山湖区 高新南大道1688号
- 邮编:330000
详情
国庆假期餐饮消费“火”力全开,到店消费同比增长4成!
国庆假期多地餐饮数据创新高,超过2023年同期!作为今年最后一个长假期,假日经济势必带动餐饮消费的增长。
不少直言上涨比消费券更有用赚钱要加餐!
熬过了小半年的“冷淡期”,在国庆节的消费催热下,餐企终于可以“喘口气”。
10月7日据美团发布的“十一”黄金周消费数据显示,全国生活服务到店消费同比增长41.2% ,上海、北京、成都、深圳、重庆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其中,游客日均消费较上年假期同比增长69.6%。
“味蕾游”火热,美团数据显示,国庆前5天,餐饮堂食消费日均值相比2023年国庆假期增长33.4%,分消费时段来看,夜间时段消费较2023年假期增长44.8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30岁的消费者旅行时更喜欢打卡美食市集、美食夜市,为此一些城市还联合平台线上线下打造美食市集等消费新业态。
美团研究院研究员分析,2024年国庆节期间客流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类景区,占比高达30.4%,其中Z世代游客(95后)的青睐景区类型是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展览馆,而中老年游客的则是自然景观类景区。
此次黄金周期间,本地玩乐、零售、美食与景区深度跨界合作形成新模式,多元业态的合作带动了全年龄段消费,展现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消费复苏趋势。
01
国庆期间餐饮消费整体趋热
堂食消费日均值同比涨超三成
国庆长假是一年中的消费旺季,餐饮行业也铆足了劲,大力冲刺吸引顾客就餐。
近年来,随着大型购物中心的崛起,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将门店开在了购物中心,这一点在深圳尤为明显。
最近几年深圳各片区新建的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餐饮作为客流最为集中的一类业态,普遍撑起了相关购物中心的人气。
今年国庆期间,在深圳龙岗区的某购物中心,在晚高峰就餐时段,不少餐饮门店前出现顾客排队等位的情形,因量较多且较为集中,高峰期一些品牌餐饮门店等位时间甚至超过1个小时。
另外,长假期间,在深圳宝安区的某购物中心,该购物中心餐饮门店客流同样比较密集,排队等位现象也比较突出。
2024年10月1日当天,全国海底捞火锅门店共计接待顾客超190万人次,同比去年10月1日增长超5%;
其中,北京、西安、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旅游城市的海底捞火锅接待量均刷新年内单日数据,部分门店迎来历史客流。
另一火锅企业呷哺呷哺同样在国庆期间收获满满。
“2024年国庆期间呷哺呷哺整体销售趋势良好,国庆当天客流量同比增长14.8%;广州、深圳区域客流同比增长50%以上;北京、河北、天津客流同比增长15%以上;
国庆期间北京市、石家庄市、湖州市三地新开店+焕新店3家,单日翻台率达到6.5翻。”10月6日,呷哺呷哺相关工作人员透露。
费大厨辣椒炒肉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国庆假期第一天,各地迎来出行高峰,商场客流对比平日明显增多,中午12:30,位于北京大兴荟聚的费大厨辣椒炒肉同时段等位超过400桌,上海各商场的费大厨更是排队火爆,一号难求。
面对火爆的国庆黄金周,新茶饮企业甜啦啦则选择在此期间集中开店。
国庆期间,甜啦啦近50家门店齐开,其中云南、贵州、四川及黑龙江等热门旅游城市新开门店营业额日均超万元。
02
国庆假期上海线上线下消费达676亿元
线下餐饮消费同比两位数增长
上海市商务委10月7日透露,节日期间(9月30日至10月6日),全市线上线下消费实现676亿元,同比增长3.2%。
36个重点商圈进店线下客流总量达到3449万人次,同比增长9.8%,25个商圈客流实现增长,淮海中路、真如、北外滩等16个商圈客流同比增长超10%。
“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引流效果显著,第一轮第一批、第二批发放以来,餐饮企业的预定量、客流量和客单价显著提大提升了餐饮企业特别是正餐企业的经营信心。
商业综合体和餐饮商户纷纷推出配套消费满减措施,朋友聚餐、家庭聚餐显著增加,商务宴请稳步回升,营业额增长预期显著提升。
国庆期间,上海线下餐饮消费80亿元,同比两位数增长,特别是正餐也实现了增长。
节前开业的上海荟聚打造充满北欧风情的聚会体验中心,引入超312个品牌,其中,23家全国首店、29家上海首店,77家区域首店及51家品牌旗舰店,每日接待人次8.8万人,累计吸引长三角客流62万余人次。
西岸梦中心联动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徐汇分会场,以多家滨水首店新开、多元商旅文体展融合活动吸引广大客流,推出首届德甲金色嘉年华活动。
上海海上世界在海上繁花国庆秀、无人机空中剧场、世界F1H2O摩托艇锦标赛等热点活动的加持下,迎来大客流,跻身全市商场热门榜在宝山滨江各项文体活动的带动下,海上世界、宝杨宝龙、宝乐汇印象城等三家综合体吸引客流超120万人次。
名创优品IP乐园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落户南京路步行街U479,开启试营业,节日期间入店客流近20万人次。
在北京,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老火车站被改造成国潮市集;上海徐汇、浦东滨江商圈的街巷里,引入时尚小店、演艺空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有品质的生活,这些新场景新业态激发了假日消费新活力。
03
县城品牌“向上突围”
“童年回忆”变网红打卡点
一家揭阳惠来本地人从小喝到大的老邮电甜汤店,在国庆期间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潮汕人习惯将糖水称作甜汤。每年夏天,姜薯、白果、清心圆等食材熬成的甜汤,是家家户户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创立于1981年的老邮电甜汤店,门店销售的甜汤从五六种扩大到一百多种,前些年更是将经营权交接到第二代掌柜吴老板手上。
“我们原先开店时间是晚上8点,后来改成中午2点开业,同时上线外卖平台,顺应年轻人不想出门排队的心理。”老邮电甜汤吴老板介绍,线上渠道扩大了服务半径,可以触达更多消费者,“以前顾客以25岁—60岁为主,现在十几岁的年轻人也很多。”
作为当地最早的甜汤店之一,老邮电甜汤2009年就打通了农产地—工厂—零售全链路。
除了卖甜汤外,还会向农户收购姜薯等农作物,自建工厂加工原材料,自用和对外批发。目前老邮电甜汤在惠来开设了两家分店,为当地创造了20多个就业岗位。
当前,我国县城消费规模加速增长,不断释放出立体的、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美团数据显示,2019—2023年外来游客在县域的消费额以29.8%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2023年县域外来游客消费占县域消费总量的比重接近25%。
国庆期间,不少打工人选择回乡“重识家乡”,“返乡游”成为趋势,县域旅游热度持续上升。
在社交平台上,家乡限定旅行体验、老家养图等攻略内容热度上涨。“家乡人少风景好,安利我的朋友都来体验!”“90后”肇庆小伙小陈表示。
在惠州博罗,一家主打脆肉鲩鱼的饭店——源港渔村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以前只有附近几公里的居民来吃,但博罗县城还有商务客、旅游客,他们来了之后经常会通过社交平台、线上平台看评价分数来找吃的。”
源港渔村负责人卜家汉表示,“线上平台可以拓宽门店的经营半径,为初到附近的消费者提供决策参考。”
现在卜家汉在这条街上开了两家店,店内从最早十几张桌子加到40张,员工也从6人扩充到将近30人。此外,源港渔村还连续两年大众点评必吃榜,“博罗东边每隔10公里就有我们的店,还有人专程从外地开车过来吃。”
美团数据显示,根据国庆节前30天餐饮搜索数据,广东省餐饮T.OP10搜索热度关键词及相比2023年的搜索量变动,预测2024年国庆节期间,咖啡、牛肉火锅、肠粉、烧烤、糖水等美食将受到追捧。
国庆期间,全国人口第一大县普宁迎来一大波游客。在这里,游客打卡完非遗表演“英歌舞”,还要点一杯本土奶茶英歌魂。
2019年,英歌魂创始人张振洪在普宁广场开出第一家门店,面积不到60平方米。现在,英歌魂全店150多家,每年卖出超过1000万杯奶茶。
龙年春节,普宁英歌舞在全网爆红,为原本游客火爆的潮汕再添一把火,也为当地的餐饮品牌带来了“泼天的流量”。张振洪介绍,英歌魂原材料也用到了不少潮汕特产,例如鸭屎香、油柑、黄皮、橄榄等,门店装修颇具潮汕风格。“主打健康鲜奶原叶茶,力图将潮汕工夫茶用现代方式演绎。”
张振洪表示,英歌魂在广东采用“一镇一店”的扩张策略,传承潮汕工夫茶艺匠心,目前60%的店铺开在县城,“现在单店日均配送300多单,大多数是聚餐场景,客单价高于堂食。”
在县城市场兴起并进军市区的新品牌,还有火锅品牌叻沙哥。
店长杨朗2010年就做过餐饮生意,去年从深圳返回惠州开始在家乡创业。今年就把分店开到了惠州城区商场附近,一到周末节假日,店里人头涌涌,一天能翻台六次。
“东南亚菜式一般是泰式中餐和轻餐汤粉,我们是研发做成火锅模式。”杨朗表示,之所以回到惠州开店,是因为这里的房租成本较低,做东南亚特色火锅更有发展潜力,竞争力也更强。
小结
对于今年国庆餐饮市场的表现,中品产业分析师蓬分析认为,“今年的国庆餐饮消费市场表现超乎预料,有点两重天的感觉,此前1到9月份,整个中国快消品表现相对来说比较低迷,但随着上证指数到3000;
同时叠加一些政治因素,整体去看,无论是旅游市场还是餐饮市场,国庆表现都非常亮丽,呈现出消费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态势。”
国庆假期的餐饮消费火爆,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发和反思,也为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餐饮企业,都需要认真对待餐饮消费这件“大事”,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进行学习和探索。
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东方大国的餐饮文化一定能够越来越好,也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幸福感。
文章仅供参考交流,无商业目的。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