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

企业信息

江西易佰家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认证:
  • 公司地址:中国 江西 南昌 青山湖区  高新南大道1688号
  • 企业类型:
  • 主营:预制菜生产、代工,自主品牌易佰家100+预制赣菜等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曲女士
  • 手机:18279154621
  • 电话:0791-86665551
  • 地址: 中国 江西 南昌 青山湖区  高新南大道1688号
  • 邮编:330000

详情

预制菜设备国产化率不足50%!如何突破「卡脖子」逆袭?

创建时间:2025-03-05 15:07 浏览次数:17

近年来,中国预制菜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5165亿元快速攀升,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作为支撑这一万亿市场的基石,预制菜设备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行业的效率、品质与可持续性。本文将从设备现状、技术突破、政策驱动及未来趋势等角度,为从业者提供深度洞察。

 

一、预制菜设备现状

(一)机械化不足与产业链协同需求

1.生产环节仍依赖人工,设备进口占比高

当前中国预制菜设备的机械化水平整体处于“半自动化”阶段,尤其在预处理环节(如食材清洗、分切、去骨等)仍高度依赖人工操作。据行业统计,预制菜加工生产线的自动化率不足60%,且超过半数设备依赖进口。

2.产业链设备需求多元化

预制菜从原料到餐桌的链条涉及多个环节:

加工设备:如自动切形机、骨肉分离机、智能烹饪线等;

冷链设备:包括速冻机组、冷藏车、智能仓储系统;

终端设备:如智能微波炉、空气等适配预制菜的厨房电器。

以格力为例,其打造的预制菜智能工厂覆盖从宰杀到烹饪的全流程设备,并通过光伏变频制冷技术实现节能降耗。

3.中小企业主导,行业集中度低

目前预制菜设备市场呈现“大行业、小公司”格局。约56%的企业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且以单品类、区域性企业为主,缺乏行业龙头。

 

(二)主流设备类型与核心技术突破

1.切割与预处理设备

高.精.度分选技术:珠海众创的罗氏虾自动分选机采用多光谱成像技术,可识别虾体长度、重量及完整度,结合AI算法实现分级精度达98%,效率较人工提升300%。

自适应切割系统:达桥食品的瓜果处理设备搭载3D视觉定位与柔性机械臂,可自动调整切割路径,菠萝去芯合格率从人工的75%提升至95%。

应用痛点:禽类开膛设备依赖德国进口(如Marel Poultry Systems),单台成本超百万元,且仅适用于标准化禽类品种,难以适配国内散养土鸡的多样形态。

2.烹饪与锁鲜设备

智能烹饪系统:滚筒式动态控温技术:优特智厨的烹饪线通过红外热成像实时监测锅内温度,结合PID算法动态调节燃气流量,使菜品中心温度波动控制在±2℃内,风味还原度达85%以上。

超低温速冻技术:格力研发的浸渍式速冻机采用R290环保制冷剂,可在3分钟内将食材从80℃降至-60℃,冰晶直径≤50μm,细胞破损率降低至5%(传统速冻为30%),能耗减少40%。

3.包装与冷链设备

气调包装(MAP)技术:广州卓诚的无菌封装系统通过氮气置换(O₂残留量≤0.5%)与多层复合膜(PET/AL/PE)结合,使梅菜扣肉常温保质期延长至18个月,菌落总数≤100 CFU/g。

区.块.链溯源冷链:湖南聪厨的“透明工厂”采用RFID标签技术,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温湿度数据(如-18℃±1℃)实时上链,运输损耗率从15%降至5%。

 

(三)行业亟待突破的“卡脖子”装备

1.精细化加工设备

痛点:鱼类去鳞设备国产化率不足30%,进口设备(如日本Yamato)需定制化改造,单条产线改造成本超50万元。

研发进展:

激光去鳞技术:试验阶段设备采用532nm绿激光脉冲,通过光热效应剥离鱼鳞,损伤率较传统机械法降低70%,但成本高达200万元/台,尚未规模化应用。

2.风味还原与保鲜技术

AI调味算法:DeepSeek通过分析10万+中式菜谱数据库,构建风味物质关联模型(如麻辣口味中辣椒素与花椒酰胺的协同效应),可生成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调味方案,还原度评分达4.2/5(人工盲测)。

液氮锁鲜工艺:浏阳聪厨采用-196℃液氮喷淋技术,使菜品中心温度在90秒内降至-50℃,维生素C保留率提升至92%(传统速冻为65%)。

3.柔性生产与环保设备

模块化产线设计:安井食品的“智能工厂”采用可重构生产线,切换产品品类时设备重组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2小时,适配小批量定制订单。

光伏制冷系统:格力光伏变频机组在广东预制菜产业园的应用中,光伏发电占比达30%,冷库日均耗电量从1200kW·h降至800kW·h。

 

二、技术跃迁路径: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协同

1.产业链协同创新案例

“原料-设备-渠道”闭环:广东预制菜产业基金联合高校与企业成立“风味还原联合实验室”,针对潮汕牛肉丸开发专用捶打设备(击打频率1200次/分钟,肉质弹性提升20%)与冷链配送方案(-25℃干冰恒温箱),终端复购率提升35%。

 

2.政策驱动的标准化进程

2024年《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禁用防腐剂,并要求全程冷链运输。

3.地方产业扶持

广东成立全国省级预制菜产业基金,并推动装备研发纳入“十条措施”,鼓励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

 

三、未来趋势:数智化与全球化

1.全产业链数智化升级

智能工厂普及: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互联与数据互通,提升生产柔性;

冷链物流智能化: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温湿度,降低损耗率(目前中国粮食流通环节损耗高达12.9%-19.4%)。

2.装备国产替代与国际化

国产设备出海:随着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对预制菜需求增长,国产高性价比设备有望替代进口。盖世食品针对印尼市场开发清真认证预制菜产线,采用椰壳炭过滤去腥技术,2024年出口额同比增长180%,毛利率达27.5%(国内为16.5%)

3.细分赛道设备创新

定制化设备:针对地方特色菜品(如佛跳墙、盆菜)开发专用生产线;

环保设备:研发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加工技术,响应“双碳”目标。

 

结语

中国预制菜设备产业正在经历“进口替代→自主创新→全球输出”,从“机械化补课”迈向“数智化rdquo;。对从业者而言,抓住政策红利、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深化产业链协作,将是制胜未来的关键。

正如预制菜装备企业所践行的——“一台台不起眼的机器聚合起来,能撬起整个行业航母”。

 

文章仅供参考交流,无商业目的。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第一枪网意见及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第一枪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问题请联系media@dy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