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联系人: 曲女士
- 手机:18279154621
- 电话:0791-86665551
- 地址: 中国 江西 南昌 青山湖区 高新南大道1688号
- 邮编:330000
详情
开学季变食堂“翻车季”!校园餐为何频频“出事”?
秋季新学期开学不久,各地连续发生校园食堂食品安全事件,仅上周10日-13日短短三天时间就发生了4起,这4起事件中涉及了校园供餐秩序、卫生、食材、病毒传播等方面,学生就餐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开学季学校食堂频频“翻车”
9月11日晚,三门峡义马市第一初级中学学生吃了学校配餐公司送的晚餐,许多学生恶心、呕吐事发后,学校将约百名学生送往医院救治。经检查、治疗,大部分学生症状缓解并出院。市教体局工作人员称,应急、食药监等部门介入,已将餐食样品送到相关机构检测,并开始调查。
据了解,给义马市第一初级中学配餐的是义马市学生配餐中心,服务企业名叫河南楚康嘉园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与河南多地学校提供配餐服务。
根据当天其他媒体的报道,义马市教体局工作人员称,学校的配餐中心已停止服务。
结合往日事件来看,“河南义马一中学学生餐后不适”发生已过一周时间,大概率是出现了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仅猜测)。若诺如病毒传播导致的学生腹泻、呕吐等不适,应像湖南长沙岳麓区中加学校,快速回应,“摆脱责任”。
9月12日,湖南长沙岳麓区中加学校多名学生出现上吐下泻情况,当地疾控中心发布公告:“2024年9月10日以来,长沙市岳麓区中加学校陆续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学生,疾控中心接报后开展了现场调查处置并采集相关病例标本进行检测,综合病例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本次事件为一起GI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
但诺如病毒的说法也并不能完全服众,起因是有家长拍到,食堂里堆放着不少烂番茄,垃圾桶里还有尚未处理的蛋挞皮。同时,孩子们也抱怨“烧卖里面没蒸熟,咬开还有冰”“饭菜很难吃,感觉不新鲜”。这些,都说明该食堂管理也确实存在问题。
同一天时间内,河南经开外国语学校东校区食堂又爆出“教职工吃鲜肉,学生吃冻肉碎肉”事件,如此频发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唏嘘不已!
据家长们反映,9月11日,他们发现学生食堂运来的食材都是冷冻肉、碎肉等原料,而老师们吃的却是新鲜的牛肉、鱼和鸡块。这种明显的差异让他们无法接受。
面对质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发布公告,表示已会同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分局、属地办事处成立调查组,对经开外国语学校东校区食材仓库和今年秋季开学以来的学校食材采购清单、营养食谱予以封存,从食谱制定、食材采购、食材仓库管理、食品制作进行全流程审查调查,有关调查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自9月13日早餐开始,暂时停用经开外国语学校东校区原有食材配送公司,另行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进行食材配送。”
这起食材“双标”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热议。有指出,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对学生的饮食健康负责。如果学校将食堂的管理权完全交给餐饮公司,那么就应该对餐饮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质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出了问题就“甩锅”给餐饮公司。
如果说郑州经开外国语区别对待教职工和学生值得反思,那么深圳一学校将自带午餐学生赶到操场吃饭这一做法简直令人气愤!
据媒体报道,广东深圳龙岗一所学校,部分学生只因没在校内订餐,吃自带或是家长送的饭菜,被要求到操场上坐地露天就餐,吃完还不能进教室午休。午餐时间很多学生拿着饭盒坐在操场吃饭,时值高温甚至达40度。
有家长表示,是因为担心学校食堂不安全,才选择给孩子送饭的,但是学校却将孩子们都赶到操场上吃饭,令人不解。
有记者采访了一位学生,问其为什么不在学校订饭吃,学生的回答是不想吃学校的,太难吃了。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方面给出的回应是,入校的食品都要保证安全性,如果学生带的饭有什么问题,吃出毛病了怎么办?
对此记者只能说,这位校长的话前后逻辑性在哪里?学生自带饭菜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自然是个人承担后果,这和学生被“赶”到操场吃饭有什么联系?
更有辣评,学校食堂不卫生,操场吃饭更离谱。
校园食堂为什么成为“高危地”?
政策监管下,校园食堂为什么还是频频出事?
供餐公司供餐不合格。据了解,很多学校食堂是由配餐公司承包经营,统一采购食材,在学校食堂制作或在中央厨房制作后再配送到学校食堂。配餐公司的选择上,是有着严格的审查流程和资质要求的。配餐公司要想成为学校的送餐人,先要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招标,然后还要有学校、家长代表考察,最后签合同。规定的程序走了很多,配餐公司因为手握很多而合法,但监管流程如未夯实,招标、合同也许就成了不合规配餐公司的&ldquordquo;。配餐公司完全可能为了压缩成本,用变质、劣质食材,简化加工流程,学生、家长却无从知道。
学校监管不到位。学校作为学生在校的第一监护人,理应对学生的在校安全负责。然而现实是,学校将食堂外包后,就有了一把“免死rdquo;,如果校餐、配餐出了问题,相关部门追究的是外包食堂、配餐公司,学校反而也变成了“受害者”,这使得很多学校对监管负不起责任。
合法招标、签合同只能保证配餐公司的前期工作,学生配餐的是后期监管,如果没有严格、规范、日常化的监管,就难保配餐不会偷工减料。
供餐单位和学校监管人员追求利益。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报告显示学生营养餐补助资金除了直接被挪用之外,还存在变相挤占套取、以次充好、寻租牟利等几大问题。在公布的数据中,能看到一些地方门与供应商的合谋,能看到一些食堂和学校的勾兑,能看到采购、公开招程序中的还能看到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寻租和徇私枉法。
广东深圳龙岗一所学校,部分学生只因没在校内订餐,吃自带或是家长送的饭菜,被要求到操场上坐地露天就餐,吃完还不能进教室午休,学校这不是变相逼迫学生订餐?这其中必然有利益牵扯。
近两年来,有关保障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的政策了不少,各地相关部门也都十分重视。特别是今年秋季开学,不少地区的教育局、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了“保障开学第一餐”的监督活动。
记者最后提醒大家,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小学配餐市场监管越来越透明化,在上周的四起事件中,家长媒体跟踪、社会舆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外部因素都在向团餐企业和学校传达着一个信号:校园配餐会被越来越多的眼睛紧盯!以往的“土霸王经营”模式将会被淘汰,良心经营才是王道!
文章仅供参考交流,无商业目的。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